欧宝真人
智慧社区
您当前所在位置是:首页 > 专题专栏 > 智慧社区
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“济宁路径”
来源:欧宝真人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4-12 16:56:48

  “管道堵塞老化是我们社区老大难问题,居民很多都外出居住,修改方案迟迟定不下来,现在通过智慧平台能够线上协商、公示方案,所有居民都同意了共同出资解决,隔在我们和居民心里的那堵墙终于破开了。”近日,谈起社区里的智慧管理平台,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古槐街道北门社区党委书记吕秀云感慨道。

  近年来,济宁市为破解群众诉求多元化、基层问题复杂化、治理力量碎片化等问题,把党建引领智慧社区建设作为落实为基层减负、创新社会治理的切入点,以“社区干部爱用、实际工作管用、居民群众受用”为导向,打造党组织领导下集党建、治理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“济智治”智慧管理平台,把社区干部从重复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,为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,构建了党建引领、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新模式。

  走进古槐街道北门社区,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智慧社区平台数字驾驶舱,最中间的大屏幕上,各类图表、数字、文本纵横交错、排布有序,时不时还有监测预警信息弹出。

  “这就是我们智慧社区的大脑核心,所有居民基础信息一应俱全,各种数据一键导出,省了我们很大工夫”,北门社区网格员马翠介绍道。

  智慧管理平台的核心在于数据采集底座的搭建,济宁市建成全市统一的智慧社区平台,着力发挥组织部门的统筹协调能力,牵头汇集基础数据,联合政法、民政、大数据等15个职能部门,精准掌握人、地、事、物、情、组织等多维度数据资源,为社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。

  平台不仅汇聚整合了各类基础数据,还建有数据分析、业务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,各模块之间紧密协作、相辅相成,通过对海量居民信息、社区服务反馈等深度剖析,精准洞察居民需求的动态变化,无论是热门的社区活动偏好,还是亟待改善的公共设施短板,皆能一目了然,实现“一网知全局、一屏知全域”。切实将智慧管理平台打造成“信息中枢、指挥中枢、服务中枢”,不断的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的智慧化水平。

  平台建好是基础、用好是关键,济宁市着眼于“社区干部爱用、实际工作管用、居民群众受用”的目标,从构建之初就推动社区党组织、基层干部、居民群众全面深度参与、群策群力,实际做到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。

  一方面,问需于基层干部,以平台为基层减负。平台研发技术团队组织开展30多次实地调研、座谈访谈,摸清摸准两张清单,包括职能部门对社区指标、数据等需求清单32项,网格员和社区工作者日常事务清单71项,秉持着问题导向,由社区干部提出需求,技术部门依据反馈搞研发,通过智慧管理平台解决事项28项,真正意义上帮助基层减负,为基层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
  另一方面,问需于社区百姓,拓展社区服务场景。充分的发挥大数据整合优势,全面细致梳理出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46个高频事项,链接20余个部门单位的信息系统,推动系统化集成,让居民办事无需东奔西走,尽享一站式办理的便捷服务。在此基础上,平台深度开发政务服务、便民服务等一系列实用功能,推动卫生、救助等8类政务服务事项“网上通办”,水、电、气、暖等公共事业收费也实现了线上办理,将便民惠民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之中,让居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智慧社区带来的实惠与便利。

  在济宁市,随着不停地改进革新拓展智慧社区治理场景、服务场景、安全场景,居民的生活归属感慢慢地加强,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。

  拓展治理场景,聚焦为基层减负。“原来可以说24小时不打烊,几乎时刻处在‘手机响不停、消息来不停’的焦虑状态中。”这是此前多数社区干部的工作感受。现如今,智慧管理平台开发数据采集、诉求办理、网上议事、志愿服务等20个智慧应用场景,对需要上门走访、人工核查分析处理的事务进行精简、整合、优化,需要的数据内容一键生成、随时调取,推动基础信息“一张表”采集、多方共享,有实际效果的减少社区干部反复排查、重复填表的工作量,最大限度把社区干部从简单、重复、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,腾出精力多帮助群众解决困难、多组织居民开展活动。

  拓展服务场景,聚焦服务群众。智慧管理平台整合社区周边维修、家政、餐饮等100余家生活服务商家信息,居民登录微信小程序,即可掌握邻近的社区服务项目。打造居民诉求网络办理平台,居民遇上问题“一键点单”,社区工作者“一键接单”,实现诉求收集、受理派发、协同处置全流程数字化。在智慧社区增强治理效能的过程中还探索出居家服务、智慧医疗等服务,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。

  拓展安全场景,聚焦守牢底线。结合平台建设,对人、物、事进行智能分析,实现社区内安全风险隐患自动识别、及时预警,确保风险隐患提前感知。

  济宁市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基层治理,积极提升智慧治理水平,深入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,着力破解基层治理“小马拉大车”明显问题,推动治理由“各自为战”向“全面协同”转变,干部由“重复劳动”向“高效处置”转变,社区由“粗放管理”向“精细治理”转变。